首页 > 新闻 > 社会 >

红色家书载忠魂,纸短情长激担当

发布时间:2024-02-19 16:52:59来源:
2023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要“着力赓续中华文脉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”。红色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写给亲人、朋友的书信,也是共产党人传递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的宝贵红色文化资源。为传承和弘扬红色家书中蕴含的崇高精神,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组建“红色家书”实践团,由刘选增老师指导,在寒假期间以“云组队”的形式,前往各地红色纪念馆、博物馆,结合相关史料,探寻红色家书背后的革命事迹。

人站在建筑前

描述已自动生成 人站在建筑前

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图片包含 户外, 建筑, 男人, 前

描述已自动生成 街道上有店铺的标志

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

大连市烈士纪念馆、抗美援朝纪念馆、西柏坡纪念馆、渡江战役纪念馆、赵尚武纪念馆、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、铁岭博物馆、大同红色纪念馆等等,在实践过程中,团队成员参观并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红色基地,收集到十余封珍贵的家书资料,由于一系列因素,家书真迹难以保存、字迹难以辨认,团队成员们先将家书原文进行整理,再通过网络资源革命先辈们所写家书背后的故事,传承红色精神,分享个人感受,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。

图为关向应1924年赴苏联学习前写给叔父关成顺的一封信(现收藏于辽宁大连大连市烈士纪念馆)

图为刘世忠生前寄出的最后一封家信(现收藏于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)

图形用户界面, 应用程序

描述已自动生成

图为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一封家信(现收藏于山西大同红色记忆馆)

在实践学习活动中,同学们彼此交流探讨,分享心得体会,对红色家书的感悟愈发深刻。关向应在赴苏求学和弥留之际分别手写两封告别信,畅言离小家报国家的此生无憾;刘世忠寄出了他最后一封家信,信中有一句话至今也很感人“最后要求家中见信千万来一回音,免我之念,千万……至此”,可没有等到家中的回信,没有再“听到”家中老母亲的叮嘱和唠叨,10天后,刘世忠就牺牲在解放南京的路上;人间最为美好的夫妻爱情、父女亲情和爱国之情,凝聚在左权的一封封家书中,默默地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。“红色家书寻访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实际行动向革命先辈致敬,参与爱国实践的亲身体验。”“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蕴藉深远、弥足珍贵的精神品质,也是红色家书亘古不变的主题。”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参观寻访的过程就是一堂鲜活的党史教育思政课,是一种更有历史感、更贴近生活的教育。

 一群人站在建筑前

描述已自动生成女人站在街道上

描述已自动生成 人站在建筑前的自行车

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

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一次红色革命精神的“收集,整理,加工,再输出”的过程。红色家书载忠魂,纸短情长激担当。红色家书传达的家国情怀,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强大精神指引。新时代新使命,我们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时代,将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,积极承担起新的时代责任,通过真抓实干,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。

(责编: admin)
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“辽宁之窗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辽宁之窗-中国辽宁新闻门户所有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辽宁之窗-中国辽宁新闻门户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